6月26日,在坐个地铁都能怀孕的魔都——上海,据央视的新闻报道,自26日起,上海市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车的制度,也即意味着,今后老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需要像年轻人一样买票。
此规一出,不少道德圣母就手持道德大棒,甚为不悦,有人认为这是对年老年人的不尊重,尤其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,更有其是那句深入人心的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他们年轻时为国家,为社会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,到了自然应当享受下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。
对于这类言论,最好的回击是事实。其实人都是趋利性的动物,只要诱导得当,再麻烦的事情也能把它解决好。根据上海市的新规,此后将对老年人实施综合津贴制度,“65-69岁每月获75元;70-79岁每月150元;80-89岁每月180元;90-99岁每月350元;100岁及以上每月600元”,以前是直接免费,现在是给钱,至于怎么花,您自己看着办。
然而,此项新规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,据说在取消敬老卡免费乘公交的首日,老年乘客就减少了八成。八成是什么概念?记得曾有人批评说“即使取消了,效果恐怕也有限。究竟有多少老年人会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不去乘车了呢?”
看来为了省一块钱的人还真不少。
放眼咱们常州市,关于老年早高峰和年轻人一起挤公交的事件屡见不鲜,不少网友曾发文声讨过,建议老年人尽量不要早高峰挤公交。老年早高峰乘坐公共交通有没有造成拥挤?我觉得是有的,有网友反驳说这玩意是城市病造成的,跟老年坐不坐公交车不搭嘎。我想搭不搭嘎不是凭自己主观认为就能决定的,老年人乘公交,我们要看到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,而且早高峰时期老年还不少。
老年人早高峰乘公交这个问题由来已久,其实原因也很简单,在敬老卡免费的情况下,坐公交又不要钱,又可以去赶个早,买个菜的。对老年人说,这事是方便了,可是苦了年轻人。
在尊老爱幼这条道德红线之下,大清早的你要是遇到老年人,您说这座位是让呢还是不让呢?其实他就是去买个菜。
把原来能免费乘公交,但又拿不到手的钱,变成津贴直接发到老年人手中由他们自己支配,在趋利、节约的心理作用下,不少老年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。而且事实就在那里。
所以给钱多好,不要羞羞答答了。
常州是时候取消老年卡免费乘车的过时规定了。